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。
A Capital今年4月发布的龙指数(Dragon Index)显示,2012年中国投资者在欧盟投资额达126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了21%。与其寻找抄底机会,不如放眼那些不缺钱的优质公司。

这家欧洲企业很抢手,有来自法国、德国、英国、美国的投资者都想投资,但中国投资者特别有吸引力,因为能帮这家欧洲企业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。这种联系或许使得投资美国更容易。所以你只是带着钱来的话,买不到很好的资产。25年前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时候,他们都需要找一个当地的合作伙伴,了解当地的市场和文化。为了减小风险,可以考虑寻找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投资。
我想在国有企业眼中,欧洲更加开放,比如中投投资了英国的泰晤士税务、希斯罗机场,三峡集团投资葡萄牙电力,潍柴动力投资德国和意大利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投资者正越发老练,另一方面也说明收购的难度在加大。即使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家,在欧洲也没有人认识。
投资遇到财务困难的企业,固然可以低价成交,但后续要把企业转亏为盈,对中国投资者的管理能力是巨大的挑战。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感觉有哪些障碍?龙博望:进入中国市场,传统的合资模式可能不是很行得通了。我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。知识产权也是一样的道理,一些西方企业担心如果对中国进行技术转移会培育竞争者。
记者点评:从奢侈品到食品,从汽车制造到环保技术,欧洲企业对中国投资者不乏吸引力。财新记者:国有企业高管是否在出国考察投资机会方面没有民营企业灵活?龙博望:国企现在面临整合的压力。

第三,欧盟这个市场是比较复杂的,27个国家,不同的语言,不同的监管。所以中国企业的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们需要有更多的公众亮相,当人们知道你这个人,知道你的策略,跟你见过面,比起你只是通过银行、顾问来发起交易,当然会更信任你。前几天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第一次接受采访,我觉得这是件好事。或许,如龙博望所说,中国投资者首先应该恶补的一课,就是如何与公众交流,破除中国投资者形象的神秘感
这种联系或许使得投资美国更容易。去年中国对欧投资中,按投资额计有58%是少数股权投资。第二是,据我所知,大部分民营企业如果有海归的话,很多都是从美国回去的。A Capital今年4月发布的龙指数(Dragon Index)显示,2012年中国投资者在欧盟投资额达126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了21%。
或许,如龙博望所说,中国投资者首先应该恶补的一课,就是如何与公众交流,破除中国投资者形象的神秘感。但有时候如果媒体跟你唱反调,事情会比较困难。

欧债危机以来,关于中国投资欧洲的讨论充斥着类似于欧洲企业亟需资金、适合抄底之类的话语。而有的时候,一些最好的技术企业,并不打算整体出售,但可能会接受少数股权入股。
比如中海油在加拿大收购尼克森(Nexen)公司,即使中海油付出了65%的溢价这么高的溢价,从财务角度你可能会问这样做是不是有意义但即便如此,交易还是遭遇了严密的审查和困难。如果你说我能帮你们公司进入中国市场,一下子就会有很多人注意听你说话。所以你只是带着钱来的话,买不到很好的资产。但如果是控股收购的话肯定会引起很多讨论,因为电力企业社会影响巨大。但事实是,欧洲不缺钱,大量投资者在等着投资。这家欧洲企业很抢手,有来自法国、德国、英国、美国的投资者都想投资,但中国投资者特别有吸引力,因为能帮这家欧洲企业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。
因为首先他们是大股东,有影响力并不一定要有绝对控股权才能有影响力。第三,欧盟这个市场是比较复杂的,27个国家,不同的语言,不同的监管。
今天,很多中国企业的知名度还比较小。我的推测是,现在中国国有企业要投资美国难度很大,因为监管的障碍。
所以我不敢说对李书福先生有什么建议,但我会选择跟一个瑞典投资者合作投资。记者点评:从奢侈品到食品,从汽车制造到环保技术,欧洲企业对中国投资者不乏吸引力。
我想在国有企业眼中,欧洲更加开放,比如中投投资了英国的泰晤士税务、希斯罗机场,三峡集团投资葡萄牙电力,潍柴动力投资德国和意大利。为了减小风险,可以考虑寻找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投资。财新记者:过去一年来中国对欧投资有何新趋势?龙博望:一个显著的不同是,大部分的投资采取的是少数股权的方式,而非多数控股。当然一些利益相关方会更有影响力一些,比如股东。
投资于母公司,就会有一个集团的视野。但我想还可以做的更多,让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更容易去做一些解释性的谈话。
打动这些并不打算出售的优质公司的,不是中国投资者的现金,而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。真正独特的战略角度是中国市场,这是欧洲的基金没有办法做到的。
虽然李书福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,但对他来说管理在瑞典的3000名员工也不是件易事。这不是批评,但事实是中国企业跨国管理的经验还很有限,刚起步。
当有中国投资者说我们能够帮你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,一下子,房间里的所有人就都在认真听。欧盟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目的地,占中国全球并购总额的三分之一。为什么有这种区别?龙博望:首先,中国投资欧洲的平均投资额比美国大得多。虽然经济危机下欧洲各国政府求资若渴,但具体收购能否成功还要考验中国投资者的战略眼光、资本运作和跨文化管理能力。
我们建议的一个模式是,中国企业不是投资于欧洲企业的子公司,而是投资于母公司。比如现在我们在帮一家中国企业投资一家欧洲的环境企业。
与其寻找抄底机会,不如放眼那些不缺钱的优质公司。因为同样是投资者,人家可能愿意选择欧洲投资者,换成在中国也是一样。
我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。第二是,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一条管理规定,没有什么人注意到,但很有意思。 |